距離第14個“雙十一”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,近期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公布了各自的“雙十一”活動時間表。對此,記者進行了一番梳理。
據悉,今年“雙十一”,作為傳統“主場”的天貓,活動時間從10月24日晚上8時開始預售,將在10月31日晚上8時開啟購買,第一波購買持續到11月3日。隨后11月4日到11月9日是活動預熱,11月10日晚上又開始第二波購買,到11月11日當天結束。在滿減規則上,實行跨店滿減,天貓是每滿300元減50元,淘寶是每滿200元減30元,可以疊加店鋪優惠券使用。
京東方面則整體分為“預售期”“開門紅”“專場期”“高潮期”“返場期”。預售期從10月20日開啟,直到11月13日24時返場期結束。同時開啟雙檔促銷,分別為每299元減50元促銷(全品類參與)和每1000元減100元促銷(部分品類參與)。
那么,面對即將到來的“雙十一”,消費者又怎么看?記者采訪發現,在經歷了多年“雙十一”之后,理性網購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的共識。市民蔡女士說:“已經羅列好清單,主要以購買日用品和家里的剛需用品為主。”市民莊女士也說:“今年主要想買一些嬰兒用品,其他的家里都有,沒必要多買。有時候打折商品買多了,看似得到便宜,實則是一種浪費。”
有業內人士說:“如今‘雙十一’越來越規范,虛假打折等違法促銷方式也被明令禁止,退貨也很方便。但仍有一些風險消費者要注意提防。”他說:“比如,為了增加銷量,有的廠商會推出低品質‘電商專供’商品,消費者要注意擦亮眼睛。”
業內人士提醒,每年“雙十一”都是網絡購物的高峰期,同時也是消費糾紛的高峰期。廣大消費者應理性看待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,避開“低價”陷阱,按需購買。“秒殺”“讓利”“贈紅包”等促銷手段,消費者應仔細了解商家制定的預售規則、折扣規則、優惠券使用及定金退還規定等。(記者 林本鳴)